11月9日,由财新传媒和财新智库主办的第十四届财新峰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峰会以“共解全球问题”为主题,百余位全球政、商、学界代表,以全体大会、并行会议、闭门课题会等形式,围绕关乎世界政经局势变化的多场话题展开热议。
财新传媒社长胡舒立致开幕辞,她表示,今年是后疫情时代的第一年,中国和世界都面对巨大挑战。“我们希望能够直面这些问题,以开放的眼界进行探讨,寻求跨越意识鸿沟,填补信任赤字,实现共赢合作的答案。”她还表示,财新的实践,一直着眼全球视野。也就是从此出发,在有年度财新峰会、夏季财新香港峰会的基础上,又在新加坡推出亚洲论坛。而11月间的年度财新峰会,也扩展了会场,今年北京主会场之外有新加坡分会场和日本圆桌,而且在北京主会议结束后,还会在美国举办财新APEC晚餐会,这是去年峰会APEC专场的继续,也是今年峰会的延续。
财新传媒总编辑王烁在开幕致辞中进一步表示,当前全球治理出现了很多问题,体现在缺乏稳定预期,而预期不好的根源在于各利益相关方努力的方向相互矛盾,而这反过来影响了财富的创造。而财富的实现,需要自由的发展、开放的状态、友好的环境、相互的信任,以及超越眼前的视野,而所有这些,需要对未来稳定的预期。“人是预期的动物。必先有恒心,后才有恒产”。
欧盟欧洲委员会常务副主席瓦尔迪斯·东布罗夫斯基斯以视频形式发表开幕演讲,他坦言,在全球地缘政治局势日益紧张之际,“彼此沟通至关重要”;但仅仅对话和沟通亦不足够,还须“重建信任与信心,并交付切实成果”。中国与欧盟各自拥有庞大的经济体量,合作是应对上述挑战的最佳方式。中欧之间的合作,对于应对债务减免、绿色金融、食品安全、WTO改革、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至关重要。
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张向晨以视频形式发表主旨演讲,就全球经济与供应链格局的发展趋势、世贸组织改革等议题阐述观点。他指出,虽然全球贸易确实出现了碎片化现象,但整体来看,并没有出现“去全球化”的情况。并强调,政府应该做的,是尽量确保政策的可预见性和确定性,减少风险,调整供应链的决定则应留给企业。
全体大会以“共商全球政经议程”开题,前瞻2024年全球政经形势和风险、政策空间、全球化趋势,以及大变局下亚洲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中的作用等。国际清算银行亚太区首席代表张涛、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日本驻华大使馆经济部公使兼首席财经专员河邑忠昭、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副首席代表周爱明等发言。
北大博雅资深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出席峰会,并发表题为“在全球网络选择合适节点”的午间演讲。
峰会首日的两场课题圆桌,话题分别聚焦金融数字化以及中国金融发展,出席嘉宾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原局长、中投公司原副总经理谢平,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易纲,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教授何平,中国钱币博物馆副馆长高聪明,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志宏等。
近年从沙特到阿联酋、卡塔尔,中东国家正日益加快向非能源贸易的多元化转型步伐,中国与中东政经关系愈发紧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目光投向中东。在主题为“中东-中国投资何往”的中东投资专场讨论中,卡塔尔投资局亚太区主管Abdulla AL-KUWARI、厚朴投资创始人暨董事长方风雷、恩伟资本联合首席执行官夏本佳、M31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仲雷等参与讨论,就中东市场挑战和文化差异、海湾国家对华投资现状、未来合作机会等话题分享各自观点。
此外,峰会还对“数字化转型再提速”“绿色创新与城市转型”“消费新活力:韧性与跨界”“中国故事的新式表达”等展开热议,多方位探讨经济、消费、文化议题。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敖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环所副所长常纪文,北京绿色交易所副总经理王辉军,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科幻作家、第74届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追光动画联合创始人、总裁于洲等嘉宾出席并参与相关讨论。
依托专业团队和强大原创优势,财新经过十余年融合发展,已建立起以“新闻+数据”为两翼的业务集群,覆盖中文和英文媒体、会议、数据等多层次产品,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业界受众群提供准确、全面、深入的财经新闻和资讯。据胡舒立活动现场透露,目前,财新周刊纸刊的订阅逐年攀升,而财新网线上付费阅读已经是全球第八名,并也继续保持非英文媒体全球第一的位置。作为财新传媒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会议,财新峰会则是中国经济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前瞻性的年度盛会之一,已成功举办十三届。每年邀请百余位全球政、商、学界精英发表演讲,交流思想,千余位参会嘉宾,上百家国内外主流媒体参与报道,在经济和金融界引起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