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this entry is only available in 中文. For the sake of viewer convenience, the content is shown below in the alternative language. You may click the link to switch the active language.

申城有了越来越多嵌入生活的美术作品新展场。近日,上海公布首批15个“美术新空间”,成为美术传播史上的新举措和新实践。华人文化集团公司成员企业华人梦想独家运营的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艺文空间入选首批名单。

助力上海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需要高雅的文化殿堂,也需要无墙的艺术空间。据统计,上海如今已拥有100家美术馆,数量稳居全国首位。举办的各类展览往往成为全国的标杆,因而也形成“来上海看美展”的独特风景线。而“美术新空间”不同于传统的美术馆,一般利用工业遗存、创意园区、交通枢纽、商业综合体等公共空间,举办美术展览和公教活动。

区别于传统的美术馆、博物馆等展示空间,“美术新空间”指在室内或户外的特定空间内,经常向社会公开陈列展示视觉艺术作品的非营利场所。在首批授牌的“新空间”中,既有人气爆棚的“打卡地”,也有在商场、公园中闹中取静的艺术空间,还有地铁、小区停车棚等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空间。

作为全国首家森林剧院,此次入选的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是一座将自然环境与建筑功能完美结合的、最大化提供多元化艺术的观演场所,也是“南上海艺术名片”的标志性工程,近年为市民观众奉上了精彩纷呈的艺术盛宴,如中国歌剧舞剧院重磅舞剧《孔子》、荷花奖舞剧《杜甫》、何念导演悬疑大作《心迷宫》等。人民日报曾以《森林剧院 沉浸体验》为题,刊文指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融入自然的生态优势,也让剧院全天候开放成为可能。”

九棵树在设计之初即注重自然与艺术的相融,剧院地处4.78万平方公里的中央生态公园内,涵盖1200座大剧场、500座实验剧场、300座小剧场三个室内场馆,以及水岸剧场和森林剧场这两个室外剧场空间,整体绿化率超过35%。报道称:“融入自然的生态优势,也让剧院全天候开放成为可能。自2019年启幕至今,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持续探索‘24小时艺术社区’运营模式,即打破舞台的限制,把森林、建筑、人文、艺术等概念融为一体,联动文化、文创、餐饮、休闲等业态,构建复合文化艺术场景。

除了满足多样化演出需求的高规格剧场以外,九棵树特别设立了约 1500平米艺术创作空间、九间不同规模的排练厅,以及包括艺文空间在内的艺术生产辅助、展览与休闲空间,并规划了面向艺术创作者、艺术爱好者等不同群体的丰富活动,如儿童节艺术DIY、端午传扬民俗活动、中秋国风灯谜、夏夜星河造梦计划等沉浸式项目,持续践行“艺术24小时”的核心价值,做到“天天演出,日日有戏”,让九棵树一年四季、从早到晚,都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让艺术走进生活,让观众走进九棵树。

据了解,“九棵树艺术中心艺文空间”采取轻装的形式,便于灵活调整,配合不同风格的展览、文化沙龙、艺术普及等活动形式。空间践行“艺术24小时”理念,承担社会美育责任,向市民群众提供一个艺术普及交流的空间,曾举办多项展览,如: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百年图展、“百年谱华章 花开南上海”汤兆基牡丹文化主题艺术展、“遇见你·灵魂之光”HE-何太极潮流艺术作品展等。

艺文空间整体布局在满足人们现场体验感的同时,亦强调与自然的共生共融性,并运用艺文空间的独特艺术氛围及全面可塑性强的特点将艺术与生活连接,通过一系列高水平的展览,激励创作生产、增进交流互动、打造充满活力的艺术生态,以开放的时空打破固化与边界,激发思想和创意的流动、碰撞与融合,不仅丰富了市民的业余生活,也提高了大众艺术修养。